Quantcast
Channel: 王橙宇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49

[转载]2015刚过去,十大传媒法事例你知道几个?| 观察

$
0
0

导读

昨天,“2015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发布。这些传媒法大事,你知道几个?跟着刺猬君一起看看吧!

by 周珊珊 整理



合照图(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1月8日下午,2015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召开。秉承着“真实记录2015年度传媒法治发展状况,使全社会更好地了解传媒法治建设与发展的状况”的目标,会上公布了2015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如下:


2015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按发生时间顺序)


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

2.《广告法》修订并实施

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新闻信息监管系列举措

4.社会热议网络安全立法

5.检察机关对原《新快报》记者刘虎涉嫌诽谤案作出不起诉决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实施

7.世奢会诉新京报名誉侵权案终审改判

8.范坡坡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府信息公开案

9.二十一世纪传媒公司系列犯罪案件一审判决作出

10.方舟子和崔永元互诉侵犯名誉权案终审判决作出


从2011年第一届评选开始,今年的中国年度十大传媒法事例评选已经是第五个年头。此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市律师协会传媒新闻出版法律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安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此次评选,主办方共收集到传媒法事例873个,在此基础上,筛选出65个候选事例,再交由评审委员会投票选出20个入围事例。随后,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对20个入围事例进行了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最终确定了2015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


在刺猬君看来,这次的十大传媒法事例有两大重要看点:


1. 旧事又“重提”


“世界奢侈品协会诉南方周末、新京报侵害名誉权案”和“21世纪传媒公司涉嫌敲诈勒索事件”两件事,去年就曾入选2014年度十大传媒法事例;由于这两件事在2015年都有新的发展,前者终审改判,后者一审判决作出,所以今年都再度进入十大传媒法事例的名列之中。


其中,“世奢会诉新京报名誉侵权案终审改判”这一事例的评选理由中这么说道:“2014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评选中,本案正处于上诉阶段,因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与媒体为秘密消息源保密的冲突突出浮现于民事诉讼而入选。本年度再度入选,则因导致二审改判、媒体胜诉的一系列重要原因引人注目。”


评委会和发布会上的评议人都提到,秘密消息源在二审中现身为媒体作证是事件重要的转折点。而二审法官对媒体符合公共利益的揭露性报道之正当性给予明确肯定的做法,也可圈可点。


2. “网”的事情很重要


纵观历年的五次十大传媒法事例评选,可以看出网络和互联网管理在中国传媒法进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11年至今,与网络相关的传媒法事例分别是4件、4件、6件、5件、5件。


今年的盘点中,从事件标题就能看出直接与网络相关的就是1、3、4三条内容,分别涉及了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出台的新闻信息监管系列举措以及网络安全法草案问题。2015引发热议的约谈制度、白名单制度、记者证颁发、网络安全法等相关问题,都包含在这三个事件中。


此外,第5条和第10条的具体事件内容也是与互联网管理,尤其是微博等网络公共空间发言的管理息息相关。


“检察机关对原《新快报》记者刘虎涉嫌诽谤案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一事件的发端便是刘虎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官员。而“方舟子和崔永元互诉侵犯名誉权案终审判决作出”,最开始也是因为方崔二人在微博上掀起“骂战”。


其中,后者是在评选过程中高票入选的一个传媒法事例。评委会和参加发布会的评议人都提出,由于涉案双方都是公众人物,跨越两年的网络争论也引发了高度关注。此案的判决“在网络舆论兴起的十几年来厘定了网络言论的边界”,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是其中关于“公众人物人格权保护适当克减的原则及公众人物发言时较高的谨言慎行的注意义务”,以及“微博上引述事实进行评论是否具有主观恶意的判定方式”等问题。




附:2015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及其入选理由(点击括号内文字可查看刺猬公社相关文章)



1.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


入选理由:《互联网名称帐户管理规定》是负有互联网信息监管职责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治理网络乱象、重构网络秩序和全面落实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的具体举措,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用户在提供和使用互联网服务过程中,如何更加规范地使用账户名称,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这一规定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责任意识,规范网络空间用户名称存在的乱象。


2. 《广告法》修订并实施(新广告法实施后,森碟、天天终于可以好好上学了|观察


入选理由:作为《广告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的首次修订,新《广告法》加大了对虚假广告的惩治力度,严格规范了媒体的广告发布行为,明确了对互联网广告的监管规则,对于新形势下规范广告市场秩序,提升广告监管执法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对媒体经营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新闻信息监管系列举措


入选理由:约谈制度、白名单制度、直接对于新闻网站核发记者证,是国家互联网信息主管部门与时俱进,探索互联网新闻信服务规范的举措。这其中体现了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监管的柔性、适应性和一定的开放性。在新的监管措施不断推出的情形下,如何实现自由与秩序的双赢、信息流动与信息安全的双赢,是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新闻记者证制度如何继续深化改革,也是全社会期待的问题。




4. 社会热议网络安全立法


入选理由:针对网络安全进行立法,这反映了网络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也反映了我们对于网络安全认识的深化。网络安全保障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国防问题。网络安全立法几乎关涉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同时也是各种价值和利益集中汇聚和冲突的领域。网络安全立法引来热议,实际上就是人们对于这一问题极其关心的表现。

5. 检察机关对原《新快报》记者刘虎涉嫌诽谤案作出不起诉决定(没有证据不代表没有犯罪 | 微言


入选理由:记者是职业的知秘者。当符合政治大背景,传播技术又提供了可能性时,揭发黑幕便成为一些勇敢记者的选择。在微博流行的2013年,以个人名义揭发高官腐败,刘虎并非惟一的职业记者,然而这些记者的命运并不相同。刘虎被北京市政法机关追究诽谤罪的刑事责任,引发了一系列关注与深度思考,其中宪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官员的人格尊严与宪法35条、41条公民的权利与自由间的冲突与平衡,在此案中几乎被推向极致。而刘虎涉嫌诽谤案最终以“不起诉”告终,也让公众看到了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真实案例。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实施


入选理由:伴随着互联网日益全方位渗透到社人类生活中,其双刃剑的特性也日益显露。刑法修正案(九)针对其消极方面,增设了一些的罪名,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国家安全。与此同时,其中增设的罪名,对于未来媒体报道和运行的环境也带来多重影响。

7. 世奢会诉新京报名誉侵权案终审改判(新京报、南方周末赢了世奢会,不可思议案件的背后|观察


入选理由:2014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评选中,本案正处于上诉阶段,因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与媒体为秘密消息源保密的冲突突出浮现于民事诉讼而入选。本年度再度入选,则因导致二审改判、媒体胜诉的一系列重要原因引人注目。这些原因包括:行政机关对媒体的批评对象向国家机关提交虚假证明作出了行政处罚、秘密消息源在二审中现身为媒体作证、媒体委托执业律师代理二审提高了应诉水准、二审法官对媒体符合公共利益的揭露性报道之正当性给予明确肯定等等,均可圈可点。




8. 范坡坡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府信息公开案


入选理由:本案的典型性在于:这既涉及到电影审查的问题,又涉及信息公开的问题;即涉及行政审查的问题,又涉及行政诉讼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节目的创作者能够依法提起诉讼,人民法院能够受理并作出判决,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法治的进步。


9. 二十一世纪传媒公司系列犯罪案件一审判决作出(且看央媒如何报道沈颢有偿不闻 | 观察


入选理由: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如果用之失当,其害莫大焉。在新的时期,媒体利用自身“公器”地位、侵害他人权益、谋其不法利益的行为,法院查明和认定的犯罪事实,给整个社会敲响警钟。本案在事发、起诉和最后审理阶段,涉及到的“新闻敲诈”现象、在惩治新闻敲诈行为过程中,对构成相关犯罪行为的罪名、主体、客体、量刑方面,都有值得探讨之处。



10. 方舟子和崔永元互诉侵犯名誉权终审判决作出(方崔大战:各打五十大板,为何两人都不服?|观察


入选理由:本案由于双方都是公众人物,由公共议题的讨论引起了关注度极高的一场网络争论,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使得这场跨越两年的网络争论尘埃落定,为网络名誉权案件厘清了一些重要问题。例如,由公共议题引发的恶意人身攻击不受言论自由保护;公众人物人格权保护适当克减的原则及公众人物发言时较高的谨言慎行的注意义务;侮辱诽谤与公众监督、质疑批评的区别;微博上引述事实进行评论是否具有主观恶意的判定方式;确定行为人正当行使言论自由与侵犯他人名誉权之间的界限,本案的判决在网络舆论兴起的十几年来厘定了网络言论的边界,无疑为确定公共辩论的规则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