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同治回乱的真相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同治回乱的真相作者:
请你们不要去伊斯兰教人开的饭店,他们赚来的钱都是来培养强盗的。如果现在不提高警惕,终有一天,中国会被沦落到今天的回教国家那样只知道自己是穆斯林国家对它之前的历史一无所知。他们的可兰经就是要求要杀掉所有的非教徒来取悦他们的“安拉”。有很多穆斯林在公开发表演说说他们要征服全世界。这些都可以去看荷兰议员做的电影Fitna,现在到处穆斯林都要暗杀他,他已经无法回家了。
好了,话说到这里,我给大家看一下同治回乱的文章片段。
张芾被杀后,尸体被砍成八块,扔在渭河滩上
张芾冤死,回民的圣战正式爆发,首领任五为了表示自己“再无退路,再不回头”的决心,竟手刃了自己的家属,何其恐怖!他们号召穆斯林起来“圣战”,杀光关中的“卡菲尔”,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于是回民迅速组织了30万穆斯林民兵,在关中诸地的汉族地区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我可以毫不留情的告诉大家,这次屠杀的结果一点也不亚于日本鬼子在南京制造的那场屠杀——沙苑地区“人类几灭”(据《同州府志》),临潼县竟被杀30万人有奇,大家想象一下一座县城和它的辖区被杀30万人的景象吧!
在回民军的涂炭下,三原、富平、华县、兴平等地汉人均遭到严重屠杀,死亡总数约有100万余人。其余的汉人结寨自保,由于陕西回民不会攻打城寨,所以损失很大,为了建立“伊斯兰国家”,他们被迫保存力量,以中心城市为攻击重点。
中线穆斯林民兵约16万,于1862年7月初攻克了六村堡,据正史载,几乎全歼陕西中部团练武装。不过据后人了解,被杀的大多是逃到这里求生的平民。
1862年11月,回民军将领穆生华率部在秦安酸茨坡击败清军,斩秦州知府托克清阿;马化龙率部于1863年4月攻克靖远,杀10万人;1863年7月,马化龙诈降清军,骗开城门克宁夏府、灵州,人口损失140万。
这次战争带来的大屠杀使宁夏的人口损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直到今天,宁夏还有一百多处当年遗留下来的废弃村庄,全是被当年的回民军屠戮一空的村子。宁夏地区清政府的官员对回民军的报复性屠杀显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固原知府为了安抚回民,不许汉人组织团练,要求回汉双方缙绅都来官府起誓,双方当时发誓永不相杀。可十天后城内回民就起事,杀了清朝官员以外,“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十余万人”。
正月初,陕回入境,杀戮极惨,焦烂隳殄……四乡堡寨攻陷无遗……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事例太多了。如华亭县“从此丘墟”,“平安后召回遗民,仅得男妇老幼70余人”。
陕回结土回为内应,……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逃出者十之一二。”靖远县内“汉人死者男妇约十余万”。总之,陇东被回民军攻陷5年,人民丧失9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基本是汉人,
1865年河州回民攻狄道州,杀10余万人。请大家记住这支回民军后来的结局,这可以非常恰当地证明,所谓“清军报复性屠杀”这种定论式说法的荒谬性。
1869年,白彦虎再度派人烧黄帝陵,被北路清军击退。
还有一个事例,穆斯林民兵在各处摧毁佛教寺院,杀戮佛教徒和道教徒,并计划摧毁华山的建筑群,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彻底毁掉汉族的佛道文化,转而强迫汉族人信奉伊斯兰教。
西部的回乱已经漫布陕西、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境外势力也开始插手,并在新疆建立了阿古柏汗国,意图分裂西北,清政府看到回乱难以控制,便派朝廷重臣左宗棠率军平叛,
同治元年(1862)的陕西,陕西回民趁清军到南方镇压太平军,一些回民首领发动了“传帖杀人”,准备屠杀汉人。目的是将陕西的汉人杀光,在中国的西北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斯兰教的国家。同治回乱前,他们密请铁匠打刀,刀打好后将铁匠杀掉,以防泄密.为准备杀人的竹竿,将街上的竹竿全部买光,惊奇的官府称为“买竹”事件。大荔县有个大村八女井,同治回乱第一次杀人就是将此村的汉人全部杀光,有一天一上午杀了一万多人,紧接着,挨村杀,不分男女老幼,很快大荔,渭南,华县的农村被回民杀光,杀完农村再进攻县城,一些县城的老百姓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临潼县的一个回民教师接到杀人传帖后的第二天,紧急报告县长。然后回家,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自杀[后人为之立祠]。临潼知县通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对城里回民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
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人五百万,80%的汉人。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人口幸免。1863年甘肃回民受到动员开始起事,不过觉得难以下手痛杀汉人乡邻。于是,不抵清军进攻的陕西回民,转入甘肃一路走一路杀,一次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共约600万,全省人口减少70%。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0多万汉人被杀。时称“同治回乱”。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陕西遭受如此浩劫。根据当时的经济军事情况来看,回民的动机既不是反抗压迫的“自卫”,也不是“反清”。他们不为谋财,不为占地,没有计划侵入西安或者北京,就是在当地进攻县城,围猎村庄,对汉民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户,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单纯为杀人而杀人,种族灭绝。当时甘肃的靖远民谣: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据《中国人口史》的统计,战前(1861)咸丰十一年的甘肃人口1946万,战后(1880)光绪六年仅存496万,人口损失比例为75%。穆斯林针对“异教徒”屠杀,遍及时空,不足为奇。奇怪的是,1949之后的中国史书,把屠杀汉人的白彦虎说成民族英雄,把拯救汉人的左宗棠说成刽子手;却把纯粹屠杀两千万汉人同胞的浩劫称作“大起义”,义在何处?
马化龙也是时降时叛.跟清政府玩猫与老鼠的游戏.但他屠杀起汉人可绝不含糊的.在他初起时.攻占靖远县.该县23万汉人不分男女老幼被杀得只剩下五千人.张承志在<<心灵史>>也曾提到过.当回民攻占陕西某县城后.杀光包括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在内所有汉族男子.轮奸所有汉族女子.称之为给汉人换换种.最后马化龙被擒后.凌迟处死.全家被灭族.实在也谈不上什么冤枉.而且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回民对汉人的屠杀主要是集中在回民初起之时.占有很大优势.几乎控制了陕西大部与甘肃除兰州之外的全部.在这个区域内对汉人进行大屠杀.
当年的回民,对渭南两岸的汉人进行了疯狂的种族大屠杀。想一想,当年这里的人口总数不过七八百万,被杀了五百多万,这是一种怎样的惺风血雨的景象。据路伟东研究,临潼县1861年的人口是26万。临潼县志载, “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也就是说,不仅杀光了原来的人口,也杀光了这七年新生的孩子。
据三原县志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16万人,由于回民起义加之光绪年间两次瘟疫和大旱,三原人口锐减至4万人。回民起义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据路伟东资料,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6.9万人。高陵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两年时间减少60%。
回民在甘肃杀了六百万人,大约占全省人人的60%.
好了,话说到这里,我给大家看一下同治回乱的文章片段。
张芾被杀后,尸体被砍成八块,扔在渭河滩上
张芾冤死,回民的圣战正式爆发,首领任五为了表示自己“再无退路,再不回头”的决心,竟手刃了自己的家属,何其恐怖!他们号召穆斯林起来“圣战”,杀光关中的“卡菲尔”,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于是回民迅速组织了30万穆斯林民兵,在关中诸地的汉族地区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我可以毫不留情的告诉大家,这次屠杀的结果一点也不亚于日本鬼子在南京制造的那场屠杀——沙苑地区“人类几灭”(据《同州府志》),临潼县竟被杀30万人有奇,大家想象一下一座县城和它的辖区被杀30万人的景象吧!
在回民军的涂炭下,三原、富平、华县、兴平等地汉人均遭到严重屠杀,死亡总数约有100万余人。其余的汉人结寨自保,由于陕西回民不会攻打城寨,所以损失很大,为了建立“伊斯兰国家”,他们被迫保存力量,以中心城市为攻击重点。
中线穆斯林民兵约16万,于1862年7月初攻克了六村堡,据正史载,几乎全歼陕西中部团练武装。不过据后人了解,被杀的大多是逃到这里求生的平民。
1862年11月,回民军将领穆生华率部在秦安酸茨坡击败清军,斩秦州知府托克清阿;马化龙率部于1863年4月攻克靖远,杀10万人;1863年7月,马化龙诈降清军,骗开城门克宁夏府、灵州,人口损失140万。
这次战争带来的大屠杀使宁夏的人口损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直到今天,宁夏还有一百多处当年遗留下来的废弃村庄,全是被当年的回民军屠戮一空的村子。宁夏地区清政府的官员对回民军的报复性屠杀显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固原知府为了安抚回民,不许汉人组织团练,要求回汉双方缙绅都来官府起誓,双方当时发誓永不相杀。可十天后城内回民就起事,杀了清朝官员以外,“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十余万人”。
正月初,陕回入境,杀戮极惨,焦烂隳殄……四乡堡寨攻陷无遗……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事例太多了。如华亭县“从此丘墟”,“平安后召回遗民,仅得男妇老幼70余人”。
陕回结土回为内应,……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逃出者十之一二。”靖远县内“汉人死者男妇约十余万”。总之,陇东被回民军攻陷5年,人民丧失9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基本是汉人,
1865年河州回民攻狄道州,杀10余万人。请大家记住这支回民军后来的结局,这可以非常恰当地证明,所谓“清军报复性屠杀”这种定论式说法的荒谬性。
1869年,白彦虎再度派人烧黄帝陵,被北路清军击退。
还有一个事例,穆斯林民兵在各处摧毁佛教寺院,杀戮佛教徒和道教徒,并计划摧毁华山的建筑群,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彻底毁掉汉族的佛道文化,转而强迫汉族人信奉伊斯兰教。
西部的回乱已经漫布陕西、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境外势力也开始插手,并在新疆建立了阿古柏汗国,意图分裂西北,清政府看到回乱难以控制,便派朝廷重臣左宗棠率军平叛,
同治元年(1862)的陕西,陕西回民趁清军到南方镇压太平军,一些回民首领发动了“传帖杀人”,准备屠杀汉人。目的是将陕西的汉人杀光,在中国的西北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斯兰教的国家。同治回乱前,他们密请铁匠打刀,刀打好后将铁匠杀掉,以防泄密.为准备杀人的竹竿,将街上的竹竿全部买光,惊奇的官府称为“买竹”事件。大荔县有个大村八女井,同治回乱第一次杀人就是将此村的汉人全部杀光,有一天一上午杀了一万多人,紧接着,挨村杀,不分男女老幼,很快大荔,渭南,华县的农村被回民杀光,杀完农村再进攻县城,一些县城的老百姓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临潼县的一个回民教师接到杀人传帖后的第二天,紧急报告县长。然后回家,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自杀[后人为之立祠]。临潼知县通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对城里回民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
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人五百万,80%的汉人。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人口幸免。1863年甘肃回民受到动员开始起事,不过觉得难以下手痛杀汉人乡邻。于是,不抵清军进攻的陕西回民,转入甘肃一路走一路杀,一次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共约600万,全省人口减少70%。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0多万汉人被杀。时称“同治回乱”。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陕西遭受如此浩劫。根据当时的经济军事情况来看,回民的动机既不是反抗压迫的“自卫”,也不是“反清”。他们不为谋财,不为占地,没有计划侵入西安或者北京,就是在当地进攻县城,围猎村庄,对汉民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户,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单纯为杀人而杀人,种族灭绝。当时甘肃的靖远民谣: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据《中国人口史》的统计,战前(1861)咸丰十一年的甘肃人口1946万,战后(1880)光绪六年仅存496万,人口损失比例为75%。穆斯林针对“异教徒”屠杀,遍及时空,不足为奇。奇怪的是,1949之后的中国史书,把屠杀汉人的白彦虎说成民族英雄,把拯救汉人的左宗棠说成刽子手;却把纯粹屠杀两千万汉人同胞的浩劫称作“大起义”,义在何处?
马化龙也是时降时叛.跟清政府玩猫与老鼠的游戏.但他屠杀起汉人可绝不含糊的.在他初起时.攻占靖远县.该县23万汉人不分男女老幼被杀得只剩下五千人.张承志在<<心灵史>>也曾提到过.当回民攻占陕西某县城后.杀光包括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在内所有汉族男子.轮奸所有汉族女子.称之为给汉人换换种.最后马化龙被擒后.凌迟处死.全家被灭族.实在也谈不上什么冤枉.而且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回民对汉人的屠杀主要是集中在回民初起之时.占有很大优势.几乎控制了陕西大部与甘肃除兰州之外的全部.在这个区域内对汉人进行大屠杀.
当年的回民,对渭南两岸的汉人进行了疯狂的种族大屠杀。想一想,当年这里的人口总数不过七八百万,被杀了五百多万,这是一种怎样的惺风血雨的景象。据路伟东研究,临潼县1861年的人口是26万。临潼县志载, “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也就是说,不仅杀光了原来的人口,也杀光了这七年新生的孩子。
据三原县志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16万人,由于回民起义加之光绪年间两次瘟疫和大旱,三原人口锐减至4万人。回民起义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据路伟东资料,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6.9万人。高陵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两年时间减少60%。
回民在甘肃杀了六百万人,大约占全省人人的60%.
博文链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