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王橙宇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49

[转载]毛泽东最后一次见刘少奇

$
0
0

毛泽东最后一次见刘少奇

 一、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最后一次谈话

  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在这次会见和谈话中,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几本书,后来刘少奇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和其子女对此有一些回忆。如刘少奇的卫士长李太和在《卫士长的回忆》中说:“大概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主席把他送出来,在门口跟他握手,说‘你要好好学习’。回来后他告诉秘书给他找三本书,一本是黑格尔写的,一本是费尔巴哈写的,还有一个叫什么。当时主席还让少奇同志‘好好学习,保重身体’。回来以后,我看他面容很高兴。”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在《我的父亲刘少奇》一书中说:“1月13日,毛主席派秘书徐业夫接我父亲到人民大会堂谈话。——毛泽东对我父亲提出的两点意见,沉思一会儿后,并没有表态,而是建议我父亲读几本书,他还特别介绍了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写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狄德罗写的《机械人》两本书。分手时,毛泽东要我父亲‘回去后好好学习,保重身体’。”以上的回忆,对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的书有所不同,除了是两本还是三本,两本中一说是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和法国狄德罗的《机械人》,一是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著作。

                             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

 

刘少奇在文革中遭批斗情景。刘少奇与毛泽东最后一次谈话

图注:1949年10月,毛泽东、刘少奇在开国大典上

 

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最后一次谈话

资料图片:1962年10月1日,毛泽东、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上

 

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最后一次谈话

资料图片:1965年7月,毛泽东、刘少奇在中南海

  黄峥编撰的《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一书引用了刘少奇机要秘书刘振德的回忆,是事后从王光美处获知“毛主席建议少奇同志读几本书”,但“有三本还没找到”,“我接过来(书单)一看,一本叫《机械唯物主义》,作者是海格尔(法);一本叫《机械人》,作者是狄德罗(法);另一本是中国的《淮南子》。我先在少奇同志的书房里找,但一本也没找到。我又到了中央办公厅的一个图书室找,正在那里值班的机要室档案处的小李同志也帮我找。但也只找到一本《淮南子》。剩下的两本书,我想再到大图书馆去找找,光美同志说:‘不用了,少奇同志说也可能书名不对。’从此,少奇同志埋头读书,他想从书中吸收更多的知识。”这个回忆是对此事最为详尽的一个回忆,刘少奇当时显然对王光美有一个关于他和毛泽东会面和谈话的复述,至于毛泽东向他推荐的书,这里不仅是三本,而且是更多的“几本书”,不过,三本书中,黄峥书中所记的海格尔不是法国人而是德国人,而且看来当时这三本书中外国的两本也并没有找到,至于找不到的原因,王光美说刘少奇以为可能是自己听错了(不过,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湖南人,他们大概平常不会听错话)。刘少奇的卫士贾兰勋在回忆中也认可是三本书,他也是事后的翌日从刘少奇的机要秘书李智敏那里得知此事的。王光美叫李智敏找出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看的那几本书,“其中有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一本是狄德罗的《机器人》,还有一本是中国的《淮南子》。”结果在刘少奇的书房没有找到,又想去北京图书馆寻找,因形势发生变化,没有来得及。

  以上是毛泽东和刘少奇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中关于毛泽东向刘少奇推荐几本书的大致经过,问题是循此线索去查找那几本书,如《机械唯物主义》和《机器人》,笔者从国家图书馆(原为北京图书馆)和其他各大型图书馆均遍寻不得,因此,也就无从理解毛泽东那时何以向刘少奇推荐阅读这几本书的初衷了。

刘少奇与毛泽东最后一次谈话

图注:1961年,刘少奇在家乡调研

二、关于向刘少奇推荐的这三本书

  上述回忆录中所记的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一称海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法国哲学家狄德罗的《机械人》,是不是两本根本没有的书呢?笔者查询了毛泽东生前藏书的若干书目,如《毛泽东读书集成》、《毛泽东藏书》,也均未收入两书。

  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1834-1919,即前文所说的“海格尔”)是动物学家也是哲学家。作为哲学家,海克尔是主张“一元论”的,即主张世界一切事物皆是由某种一元物进化发展的结果,这在哲学史上是属于“自发唯物主义”的。海克尔著有《普遍形态学》、《自然创造史》、《人类起源》、《宇宙之谜——关于一元论哲学的通俗读物》等,至于那本《机械唯物主义》,笔者以为极有可能是《宇宙之谜》的别称或节选,证据是“文革”期间上海复旦大学理科“大批判组”成员之一的袁志英发表的《关于达尔文主义者海克尔在中国的影响》一文(《中华读书报》2009年10月14日)。

毛泽东:刘少奇不可怕,要警惕的是林彪

  1966年毛泽东和刘少奇、林彪等人在天安门城楼上(资料图)

 

刘少奇与毛泽东最后一次谈话

图注:1966年7月,出席首都人民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大会

  “文革”时期上海出版有《摘译》等“内部发行”的刊物,不时刊登有国外的翻译文章,《宇宙之谜》一书就是那时由这个“大批判组”翻译的。袁志英回忆说:海克尔是达尔文主义者和进化论者,也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物主义代表和无神论者,“恩格斯曾以认可赞扬的口气多次提到他和他的《宇宙之谜》;列宁对他和《宇宙之谜》评价更高”,而且海克尔和他的《宇宙之谜》也曾引起鲁迅的注意(1907年,鲁迅发表了论述海克尔一元论生物发生规律的专论《人之历史》,其副标题即为《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这里的“黑格尔”即海克尔)。显然,热爱读书的青年毛泽东对海克尔不会陌生。至于“文革”中重新翻译和出版此书,想必也与毛泽东有关。袁志英说:“按照德国著名政论家、苏联和中国问题专家克劳斯·梅奈特的说法,毛泽东发动‘文革’,和他接受了《宇宙之谜》中的某些思想有关。”

刘少奇的第五次婚姻


1959年4月18日,朱德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主席台上

1959年4月18日,朱德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主席台上

  《宇宙之谜》是在1972年重新翻译的,1974年译成出版,当时发行了47万册。此前在毛泽东向刘少奇推荐时,它大概是以节译本的《机械唯物主义》出现的。据袁志英回忆:“1975年11月30日,德国《世界报》刊载了克劳斯·梅奈特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西德总理施密特访华的情况。作为施密特的顾问,梅氏参加了毛泽东会见施密特的全过程。梅氏写道:‘毛在开始谈话时提到四个德国人的名字,说他世界观的形成主要归功于这四个德国人。听起来似乎是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可为何两次提到黑格尔呢?’当译员将第四人译成黑格尔时,毛主席颤巍巍摆了摆手,纠正道:‘是海克尔。’梅奈特这才恍然大悟:‘是海克尔,确切地说是恩斯特·海克尔。’年轻的译员对海克尔没有任何概念,而梅氏七岁时就阅读了《宇宙之谜》。梅氏的记述也为施密特的回忆录《伟人和大国》所证实,施密特说他和毛泽东花了十分钟的时间讨论了‘海克尔那部粗糙的唯物主义著作《宇宙之谜》’。梅奈特此后不停地思索:‘海克尔怎么会给这位深居紫禁城的伟大老人留下那么深的印象?’他最后认定,海克尔秉持一元论哲学,马、恩也坚持一元论哲学,可作为自然科学家的海氏走得更远,海克尔认为,一切在流,一切在变,世上万物没有终极目标,有的只是状态。梅氏发现,‘随着年事渐高,毛越来越成为哲学家了,也越来越把目标称之为状态。’‘人类发展不会停留在某一诸如社会主义的目标上,具体到革命上,也要继续革命,不断革命。’……毛泽东反对革命胜利后就不再有冲突的观点,相反,他认为要进行多次新的革命,‘七、八年来一次’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是必要的,梅奈特把毛泽东的‘不断革命论’和海克尔的反对任何‘终极目标’联系了起来,他认为,毛从这部‘粗糙的唯物论著作’得出重大结论。梅奈特还猜想说:‘众所周知,毛在一战结束前后曾在北大图书馆做过图书管理员,那时这里是最重要的现代化图书馆之一。毛自小嗜书如命,他在那里必定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了有关西方知识的书籍和资料,也必定精心阅读了《宇宙之谜》的中译本,以致他60年后还记得作者的名字。’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推断。”

毛泽东与刘少奇

毛泽东与刘少奇

资料图:邓小平与刘少奇资料图:邓小平与刘少奇

从以上的交代,可以肯定的是,所谓《机械唯物主义》,应该就是海克尔“那部粗糙的唯物主义著作”的《宇宙之谜》(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出有新版,为“世纪文库”丛书之一),至于毛泽东当时为何要推荐给刘少奇读这本书,他认为“人类发展不会停留在某一诸如社会主义的目标上,具体到革命上,也要继续革命,不断革命”,他是要让对“文革”表示困惑和不解的刘少奇懂得事物发展的规律是“运动”、“变化”、“革命”,以及“有问题才革命,革了命又出问题”,对此,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伟人早已有了思想上的分歧。

  再就是狄德罗的《机械人》。狄德罗(1713——1784)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他还曾主编过著名的《百科全书》,那是一部旨在“改变一般人的思维方式”和“引发人类心灵的革命”的宏著。狄德罗的著作,今有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的《狄德罗哲学选集》以及其《哲学原理》等,至于《机械人》,似为其中的单篇文章的另名,或出于其“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等。狄德罗在哲学上是把世界设想为一个大系统,认为其中存在的只有时间、空间和物质,而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由于物质不断运动,永远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所以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事物可以相互转化,转化又涉及到事物质的变化。显然,这与上述海克尔《宇宙之谜》中的“粗糙的唯物论”思想有相类之处。

  以上两本毛泽东推荐的书,都有一个十分突出和明显的词——“机械”,所谓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被称为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即“机械唯物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不过,海克尔也好,狄德罗也好,在人类的思想史上,他们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

1966年毛澤東和林彪在一起

  至于三本书中的最后一本书——《淮南子》,这是一本著名的古籍了,至于毛泽东当年为何把它推荐给刘少奇阅读?或是随口言及,抑或大有深意?不得而知。《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宾客所编写,内容则十分庞杂,即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汇贯通而成,据称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刘安后因“大逆不道,谋反”而自杀。

刘少奇与毛泽东最后一次谈话http://view.news.qq.com/a/20140421/020291.htm

林彪的一次精彩發言讓毛澤東決意“打倒”劉少奇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205396/17697453.html

 延伸閱讀:

1956年5月1日,刘少奇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1956年5月1日,刘少奇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蔣介石斷言:林彪這個人不會忠於毛澤東

  ·林彪為老婆葉群辟謠:“處女証明”鬧出政治笑柄

  ·揭密“一號號令”:林彪絕不可能背著毛澤東擅自發布

  ·毛林沖突:要我早點死,就讓我當國家主席!

  ·王光美勸丈夫劉少奇:這個國家主席,辭了算了

老照片揭秘刘少奇最后20年生活

老照片揭秘刘少奇最后20年生活

1949年:刘少奇和王光美在香山。

老照片揭秘刘少奇最后20年生活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宋庆龄寓所作客。

老照片揭秘刘少奇最后20年生活

1954年:刘少奇、王光美和家人在北戴河海滨游泳。

老照片揭秘刘少奇最后20年生活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和勋章授衔授勋典礼后,刘少奇向朱德祝贺。

老照片揭秘刘少奇最后20年生活

1955年:刘少奇和彭德怀在旅顺观看军事演习。

老照片揭秘刘少奇最后20年生活

1959年:毛泽东、刘少奇等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主席台。

老照片揭秘刘少奇最后20年生活

1960年10月:刘少奇、毛泽东同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亲切交谈。

老照片揭秘刘少奇最后20年生活

1964年: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春节军民联欢会。

1952年3月,毛主席在刘少奇、周恩来、刘亚楼(右2)等人的陪同下亲切接见了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1952年3月,毛主席在刘少奇、周恩来、刘亚楼(右2)等人的陪同下亲切接见了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1959年4月,刘少奇同毛泽东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1959年4月,刘少奇同毛泽东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1964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机场迎接周恩来。

1964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机场迎接周恩来。

1964年底,毛泽东、刘少奇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1964年底,毛泽东、刘少奇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1959年,刘少奇与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主席台上

  1959年,刘少奇与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主席台上

1957年4月15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与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右)在欢迎酒会上。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1960年3月,刘少奇和毛泽东等在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台上

1960年3月,刘少奇和毛泽东等在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台上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的六人合影像   国家出版局要求各地新华书店“立即停止陈列和出售华国锋同志的标准像”

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人在一起(资料图)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领袖像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和勋章(授衔授勋典礼后,刘少奇向朱德祝贺)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1954年:刘少奇、王光美和家人在北戴河海滨游泳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1955年:刘少奇和彭德怀在旅顺观看军事演习
1959年刘少奇、朱德、宋庆龄、董必武、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全国群英会的代表们。

 

  1959年刘少奇、朱德、宋庆龄、董必武、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全国群英会的代表们。                     李宗仁

刘少奇全家福
刘少奇全家福

 

20世纪50年代末,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为挽救“大跃进”造成的国民经济困难局面,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20世纪50年代末,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为挽救“大跃进”造成的国民经济困难局面,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1964年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春节军民联欢会



1965年西哈努克亲王向刘少奇、周恩来介绍柬埔寨建设成就
1965年西哈努克亲王向刘少奇、周恩来介绍柬埔寨建设成就



1963年9月15日刘少奇率团访问朝鲜,与金日成首相在平壤车站。
1963年9月15日刘少奇率团访问朝鲜,与金日成首相在平壤车站。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刘少奇与贺龙
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1942年,刘少奇已经成为毛泽东主持中央党政军工作的重要助手。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在中共八大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交谈。

1960年10月,刘少奇、毛泽东同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亲切交谈

  1960年10月,刘少奇、毛泽东同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亲切交谈

1962年9月,刘亚楼在中南海向毛泽东、刘少奇汇报空军击落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经过

  1962年9月,刘亚楼在中南海向毛泽东、刘少奇汇报空军击落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经过

老照片:毛泽东为何没选刘少奇?

老照片:毛泽东为何没选刘少奇?

毛泽东谈与刘少奇分歧的由来

图注:1957年,毛泽东、刘少奇接见青年团三大代表  毛泽东谈与刘少奇分歧的由来

1964年6月,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北京检阅北京部队、济南部队军事训练汇报表演。

1964年6月,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北京检阅北京部队、济南部队军事训练汇报表演。

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东方红》演出全体人员。

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东方红》演出全体人员。

1964年10月1日,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

1964年10月1日,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

1948年婚后不久在西柏坡,时年王光美27岁,刘少奇50岁。(王光美抱涛涛,刘少奇抱丁丁)

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越南受到群众热烈欢迎。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出访越南。胡志明主席安排他们住在河内的主席府,自己临时住到了旁边的花园里,表达出了深厚的友谊之情。

揭秘“中国最美女人”王光美私人相册

刘少奇与王光美
刘少奇与王光美
刘少奇和江青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合影(资料图)

刘少奇和江青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合影(资料图)

1966年11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大会。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主动找少奇同志谈话。

 

  1966年11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大会。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主动找少奇同志谈话。

刘少奇曾说:“我工作中有违反毛泽东思想的事,但我不反对毛泽东思想。”
刘少奇曾说:“我工作中有违反毛泽东思想的事,但我不反对毛泽东思想。”刘少奇:从国家主席到含冤病逝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曾宪植自左至右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196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在开封不幸病故。终年71岁。揭秘刘少奇最后二十年 曝刘少奇最后20年 毛泽东为何没选他为接班人?

组图:记录毛泽东刘少奇合作的珍贵合影http://ah.people.com.cn/n/2014/1202/c358327-23076387-7.html

康生秘密处决原中央政治局常委真相

胡蝶之女口述:27岁的我嫁给76岁的李宗仁

林彪遗骨永留异国他乡之谜

杨尚昆解读庐山会议:风向大逆转之谜

改革开放初期陈云与邓小平真实关系

周恩来临终九大嘱托:希望别在我脸上打叉叉

亲历者谈:周恩来养女“红色公主”孙维世之死

王光美晚年谈毛泽东、刘少奇根本分歧

邓小平晚年决策设立“中顾委”始末

皖南悲剧重要因素:新四军高层严重失和

 

国史近代:

 

桂系25年浮沉史:地方实力派的国家观

国军上将孙立人33年囚徒生涯始末

常德保卫战:八千虎贲浴血奋战牺牲殆尽

杨虎城之孙:祖父是西安事变真正主谋

从蜜月到断交:蒋介石与希特勒的分合

 

综合:

四清运动: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从默契到冲突

少奇预感到情况严重,作好了最坏的打算,郑重地对我和三个孩子做了遗嘱。他说:“将来,我死了以后,你们要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像恩格斯一样。大海连着五大洋,我要看着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你们要记住,这就是我给你们的遗嘱。”

  毛泽东与刘少奇、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门口挥手送别客人。

少奇平静亲切地望着孩子们,肯定地说:“你们放心,我不会自

 

[专题]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抗战史

[世界]当代越南教科书:中国是贪婪扩张者

[图集]英国海军记录下的甲午战争

[图集]1946年中国南方大饥荒(衡阳地区)

[图集]蒋介石与宋美龄高清组图

延安窑洞里的交际舞 毛泽东自称是常客(组图)

揭秘:毛泽东第一次带杨开慧回老家的故事 (图)

司徒美堂 开国大典站在毛泽东身旁的“洪门大佬”

一组罕见的毛泽东照片(组图)

原志愿军总部参谋口述:毛岸英死亡真相(组图)

毛泽东:鲁迅活着会怎样(组图)

揭秘: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何共同推荐邓小平(图)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拉开了文革十年浩劫的序幕,时隔近半个世纪后,一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文革时期的珍贵影像曝光,1966年,毛泽东分8次、10批接见了1200万红卫兵,震惊世界,回顾非常年代,当给今天的我们更多思考。图片选自《共和国震撼瞬间》 孟昭瑞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