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王橙宇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49

[转载]北岛:北京四中是文革的“恐怖中心”

$
0
0

 

[转载]北岛:北京四中是文革的“恐怖中心”


标签: 

转载

[转载]北岛:北京四中是文革的“恐怖中心”

 
  (一)

1965年暑假收到录取通知,我终于考上北京四中。

  四中是北京乃至全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对我来说就像天堂那么遥远。小学考初中先填志愿:第一四中,第二13中,第三41中,这基本是我们那一带成绩中上的男生的共同模式。通考时,我因未识破语文考卷中“极积”这一词序颠倒的陷阱,在去天堂的半路拐了个弯,进了13中。

  记得那天是董老师监考。她在我书桌前驻足长叹,提醒大家交卷前一定要细心检查。我扫了一遍考卷,没错呀,于是信心十足提前交了考卷。结果名落孙山,被父亲臭骂一顿,那年暑假我灰头土脸,抬不起头来。

  初中三年,在教室门前那棵大槐树的摇晃中悄然逝去。从初三上半学期起,在父亲的压力下,我起早贪黑,深一脚浅一脚“积极”赶路。

  临近通考,我变得越来越迷信,尤其对“四”这个数字。一天,我从学校沿大翔凤胡同回家,闭眼走四步睁开,再闭眼走四步。走着走着,快到了柳荫街,猛一睁眼,迎面是位老奶奶,满脸惊讶。一见我睁眼,她咯咯乐了:“我心说,这可怜的小瞎子咋没拄根棍儿呢?”

  此情可问天,我这小瞎子终于摸进天堂门。那年夏天,我的社会地位有明显提高:父亲另眼相待,亲戚邻居赞许有加,再别上校徽,几乎成了全人类的宠儿。更让人高兴的是,楼下一凡也考上了四中,我们俩还分在同一班。

  (二)

  北京四中创建于1907年,起初叫顺天中学堂,1912年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1949年定名北京第四中学。距离跟13中差不多,从家步行20分钟。

  9月1日开学那天,我起得早,磨磨蹭蹭,打开书包又合上,心不在焉,然后跟着一凡去学校。由郭沫若题字的“北京四中”,刻在校门门楣石头上,涂上红漆。那水泥墙体和大小铁栅栏门有些阴森,据说曾出现在某国产故事片中,冒充日本宪兵司令部。

  开学第一天是老师与学生见面。我所在的高一(5)班除了一凡,全都是新面孔。我隐隐感到不安,是那种系错纽扣出现在公众前的不安,既无法掩饰又来不及纠正。

  开学后不久,扒拉小算盘,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语文优势不再,但还说得过去;关键是数理化,梦魇一般,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尤以数学为甚,一过整数我就如坠五里雾中,分不清东南西北。而周围同学你超我赶,甚至有人提前读高三的微积分课本。我暗自叫苦,悔不该混进这数字的天堂。

  说实话,整个学校气氛让人感到压抑,又很难说清来龙去脉,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比如衣着,简直朴素到可疑的地步:带汗碱的破背心,打补丁的半新衣裤,露脚趾头的军用球鞋。可尽人皆知,四中是高干子弟最集中的学校。显然有什么东西被刻意掩盖了,正如处于潜伏期的传染病,随时会爆发出来。

  班主任田佣是数学老师,只比我们大五六岁。他戴白框眼镜,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整天跟我们跑步打篮球,蹦蹦跳跳,像个孩子王。他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不久,每月工资56元,单身,留北京,在名牌中学教书,这是命运的良好承诺。

  跟我们一起下乡劳动,除了带头干活,还要照顾全班的起居伙食。他腰扎草绳,亲自生火掌勺,我和另一个同学给他打下手。肥肉炼油,白薯切丁,过油后用酱油一烹,香飘四溢。开饭了,他再一勺勺分给大家。

  那年正搞“四清”运动,重提阶级斗争。我母亲调贵阳一年,参加当地银行系统的“四清”。而我们下乡碰上的首要难题是,和农民打招呼,万一赶上地主富农怎么办?大家议论纷纷,认定他们一定鬼鬼祟祟。问村干部,发现这标准靠不住,索性跟谁都不打招呼。

  一天工间休息,K同学用小刀顶住我腰眼儿,先是开玩笑,随后认真起来:我不肯求饶,他就暗中使劲儿,刀尖越扎越深。我们对视,僵持了好几分钟。突然剧痛难忍,我一把推开他。他冷笑说,这是考验我的革命意志。此后对他敬而远之。好勇斗狠,正伴随着阶级意识而觉醒。

  1966年春,暴风雨将临,有种种前兆可寻,我们像小动物般警醒。课间休息,同学们大谈革命理想与生死关头,好像每个人都在面对最后的考验。我暗中编造牺牲前喊的口号,并反复排练,在想象中,周围必是青松环绕。我甚至把指头放进门缝,越夹越紧,直到疼得大汗淋漓。我承认,若大刑伺候,我当叛徒的可能性很大。

  我连团员都不是,有一种被排斥在外的恐惧感,但不知如何向组织靠拢。一凡是我的入团发展介绍人,也就是说他代表组织,这给我带来希望——毕竟是哥们儿嘛。我试探口风,他守口如瓶。

  (三)

  “文化革命”爆发了。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四中从此正式停课。听到这一消息,我跟同学一起在教室欢呼雀跃,但自知动机不纯:那正是我数理化告急的关头——期末考试在即。老天有眼,当年把我领进天堂,如今又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醒来,我都感到不怎么踏实,担心毛主席又改了主意。他老人家最终下定决心,永远关上学校大门。

  自5月下旬起,我和几个同班同学每天早出晚归,去西郊大红门外的北京食品学校煽风点火,鼓动学生罢课闹革命。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不给资产阶级做蛋糕”。可一提起蛋糕,大概与饥饿经验有关,难免多分泌口水,故我演讲时唾沫星乱溅。食品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社会底层,费尽口舌,还是闹不懂为什么要罢课,为什么不做蛋糕。在辩论中,一个女学生反问我:“那你说说,蛋糕跟资产阶级有什么关系?”大多数的敌意坚不可摧,我们只好撤退。

  四中校党委瘫痪,由高三各班团支部联合接管。我在学校抄写大字报,三天两夜没睡觉。第三天晚上,和同学一起去清华附中,声援被压制的红卫兵。我精神恍惚,脚下软绵绵的,灯光耀眼,声浪忽近忽远。而革命就像狂欢节,让人热血沸腾。

  有一天在教室,同学的装束让我大吃一惊。他们摇身一变,穿上簇新的绿军装,甚至将校呢制服,脚蹬大皮靴,腰系宽皮带,戴红卫兵袖箍,骑高档自行车,呼啸成群。让我想起刚进校时那莫名的压抑,原来就是优越感,这经过潜伏期的传染病终于暴发了。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口号应运而生,几乎把所有的人都卷了进去。我们班同学L把它谱成歌曲,流传甚广。在当时的辩论中,对方头一句话是:“你什么出身?”若出身不好,上来就是一顿臭骂或暴打。我出身职员,但父亲旧社会在银行工作过,属可疑之列。我再次被排斥在外。

  在操场靠校墙一侧的树丛中,我发现一辆没上锁的自行车。那是辆倒轮闸,锈迹斑斑,辐条稀少,车铃上拴着细麻绳,一拽叮当响。观察几日,竟无人认领,我如获至宝,权当借用。

  骑破车的好处是,即使没锁,停放在任何地方都很安全。虽说与高干子弟的“永久13型锰钢车”不可同日而语,但自我感觉良好,这毕竟是我拥有的头一个交通工具。由速度所产生的快感,是靠步行的芸芸众生无法体会的。我骑车出入革命洪流,不再把自己当外人,甚至产生幻觉,自认为是革命的中坚力量。后读堂吉诃德才恍然大悟,准是他的坐骑把他弄疯的。

  一天,骑车沿德内大街从家去学校,快到厂桥十字路口,顺大陡坡滑行,一个跟头栽在警察岗楼前。顿时围满看热闹的人。我浑身是伤,更倒霉的是丢人现眼。那似乎是个严重警告,我激流勇退,把车悄悄放回原处。没过半天,那车就神秘地消失了。

  (四)

  那是个疯狂的夏天。6月4日,北京市委派工作组进驻学校;6月15日,全校召开女校长杨滨的斗争会。6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北京四中学生废除高考制度的倡议书;8月4日,一个冒充红卫兵的“反动学生”在王府井被发现,被带回学校,在操场上被活活打死。与此同时,有二十多个校领导和老师被游斗,被学生们拳打脚踢;8月25日,以四中几个高干子弟为首,成立“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简称“西纠”),接连发布了十号通令……

  四中成了北京“文化革命”的中心之一。除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各种密谋正在进行,为随后出现的各种派系组织留下伏笔。由于出身问题,同学之间出现进一步分化。一个“贵族”学校,突然卸去朴素优雅的伪装,露出狰狞面目。

  最让我吃惊的是,我们班同学T的遭遇。他生性腼腆,曾在入团书面“思想汇报”中坦白了自己关于性的想像,包括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形状。谁料到,这些忏悔的细节被大字报公布出来,成为大家的谈资笑料。T被划为反动学生,从此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到底是谁把这些玩意儿公布出来的呢?我暗自庆幸,好在没有为入团干这类傻事。

  8月18日,我去了天安门广场,那是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我们一早在六部口列队等候,被人流裹挟着涌向天安门广场。我们雀跃高呼,踮脚仰望天安门城楼,可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几个绿点,我猜想毛主席就在其中吧。在那狂热记忆的深处,最难忘的就那么几个绿点。

  暴力随着暑热升级,到处是批斗游街抄家打人。北京城充满了血腥味。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红八月”,让人不寒而栗。

  1966年8月2日,是我17岁生日。白天家中无人,我拉上窗帘,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心绪低落到了极点。在人生转折时刻,我试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但什么也看不见,内心空空如也。

  35年后,因父亲病危我回到北京。那天我和弟弟乘出租车,经平安大道回父母家。他指了指铁栅栏后面的白色现代建筑群,突然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我试图辨认,但一点线索都没有,茫然摇摇头。“这就是四中。”

  (五)

  当年全北京的中学只有四位特级教师,四中就占了两位,化学老师刘景昆和物理老师张子谔,那都是国宝级人物。有一年,张子谔老师辅导高三物理,据说高考六道题押中四道,学生提前交卷,高呼“张老万岁”。

  教三角函数的老师李蔚天三角眼,下巴刮得铁青。每次上课,他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在黑板上画一道题。那对我来说如同鬼画符——眼晕,而同学们几乎个个胸有成竹,举手抢答。李老师不慌不忙,用三角眼扫视一圈,习惯性摸一下铁青的下巴,慢悠悠,用浓重的河南口音点名“赵—振—开—”,还把“开”读成第三声,更加勾人心魄。我一问三不知。这竟成了我永远的心病:多年后我帮女儿做作业,一听说三角函数,第一反应是头晕恶心。

  《学习》杂志1958年停刊,部分编辑改行当老师,于是黄庆发成了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四十出头,谢顶,一脸苦笑,好像在为自身的存在表示歉意。他教古文有一套,让我们写批注。他摇头晃脑领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停顿一下,念批注“当乐”,然后继续朗读下去。照猫画虎,没想到我的批注竟得到赏识——孺子可教,于是让我当众宣读。我美滋滋地摇头晃脑,待读到“心乐之”也停顿一下,接着读我的批注——“颇为不错”,竟把“颇”错读成pi音,引得哄堂大笑。

  俄语教师凌石军肥头大耳,没架子,但骨子里透着股傲气。他每次上课只捏着一张小卡片,嘟噜嘟噜说个没完,好像那是一种语言戏法。他出过俄语语法专著,且日文好,据说他的俄文是靠日文课本自学的。他另有一手高招,可仰躺在学校游泳池的水面上看报纸,手脚不动。我俄语没学好,倒是暗中偷学了这一手,但一不留神会灌上两口水。

  英语老师项立斜穿校园,总会引起注意。他教英文,把自己先教成英国绅士:夏天穿白色西服;冬天穿吊带短裤,白色长袜,锃亮的皮鞋。他上课会把全套刀叉带到教室,配上餐巾,演示西餐的规矩。据说他当年在教会学校考了第一,外籍老师请他到家中做客,端出奶油蛋糕,而这时他用错了一个词,女教师把蛋糕收回以示惩罚……

  两位体育老师韩茂富和吴济民,都是国家级篮球裁判。韩茂富个儿不高,精明强干。吴济民人高马大,都管他叫大吴。据说苏联国家女篮来京与中国女篮比赛,由韩茂富在场上主吹,大吴坐镇裁判台。临近终场正打得难解难分,这两位暗中串通好,停表加时间,被苏联队发现提出抗议,大吴被降级成一级裁判。

  女校长杨滨,延安陕北公学出身,参加革命后的重要见证人填的是叶群。解放后曾长期担任女一中校长,1965年调到四中。据说在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和四中校长两个职务之间,她选择了后者。

  副校长刘铁岭踌躇满志。“文革”中揭发他在日记中的志向:二十岁当校支部委员,三十岁当区委委员,四十岁当市委委员,五十岁当中央委员。一切都按计划进行,“文革”开始时他四十出头,已当上了市委委员。

  谁承想,这些老师校长,一夜之间斯文扫地。“文革”爆发后,先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和没完没了的批斗会。高潮是1966年8月4日,那是个星期天。有二十多个校领导和老师戴高帽挂牌子游斗,最后集中到操场上,他们在学生的喧嚣、羞辱和拳脚中蹒跚穿行。最后让他们齐唱《鬼见愁战歌》:“我是牛鬼蛇神,我是人民的罪人,我有罪,我该死,人民的铁锤,把我砸烂砸碎……”其中顶数副校长刘铁岭的嗓音最嘹亮。

  在一次由军宣队主持的批斗会上,大吴跳出来指着校长杨滨说:“杨滨,你胆敢反对解放军。”然后振臂高呼“打倒解放军!”愕然惊醒,意识到犯了大忌,面如土色嗫嚅道:“我有罪,我向毛主席请罪。”于是到毛主席像前弯腰撅腚,豆大的汗珠噼啪滚下来。

  最让我震惊的还是语文教师刘承秀的自杀事件。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她因受审查而导致儿子从部队转业。那天凌晨五点,在食堂后面的小夹道,她用剪刀割断并揪出自己的喉咙,据说惨不忍睹。一个中年女人用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到底为什么?当这消息传遍宿舍小院,我正在六斋生火,浓烟呛得我睁不开眼。

  (六)

  1966年8月初,我搬到学校住。学生宿舍在学校东南角,与教研组小院毗邻,由两排相向的平房构成独立的小院。开间不等,上下铺,按数字排列,一律称为“斋”。我先住十三斋,后搬进六斋,一住两年多。学生宿舍本是为家远的同学提供的,趁“文革”之乱,没人管,大家纷纷搬进去。

  由于顶棚相通且破败,隔墙有耳,易于小道消息的传播。每次生炉子起浓烟,邻居跟着一起咳嗽。“文革”前,每晚十点熄灯,提前十分钟响预备铃。宿舍小院离厕所较远,由于是男校,毫无顾忌,住宿生纷纷冲出来,在下水池或树旁撒尿。宿舍小院永远飘散着浓烈的尿骚味儿。学生辅导员禹启中,每天晚上差十分十点来小院检查,一时奏效,传为“大禹治尿”的佳话。

  和我同宿舍的Z是干部子弟,他爱吹牛,好色,说话幽默,是个挺好玩的伙伴。1966年8月底,有天晚上,他说刚抓来个本地流氓,关在地下室,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我出于好奇跟他去了,蹲在地下室窗外,向里窥视。

  那天由Z主审,两个穿军装的老兵充当打手。那“流氓”光着上身,跪在地上。Z厉声问了一句,他含糊其词,一个打手抡起粗铁链,哗啦抽在他肩上,顿时留下道深深的血印。待铁链再次抡起,Z赶紧拦住……实在看不下去,我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半夜Z回来了,有点儿兴奋有点儿得意,问我观感。我把话题岔开。由于他属于那残酷的一幕,我和他渐渐疏远了。不久我从十三斋搬到六斋。

  “文革”期间,学校宿舍的流动性很大。1967年春,六斋搬进来个新住户,是前国家主席的公子。他住在上铺,郁郁寡欢,平时只是回来睡觉。我们讲鬼故事时,他也支着耳朵听。一个多月后,他又神秘地消失了。

  讲鬼故事要先关灯,同时需要特殊音响效果。比如口头音乐伴奏,并事先备好破脸盆,关键处扔出去,或索性推出护床板。一惊一乍,连讲鬼故事的都吓得半死。这几乎是每天睡觉前的保留节目。

  食堂伙食太差。趁夜色,我们去偷食堂的白菜和煤,给自己做饭。更有甚者,由于冬天教室不生火,来学校的同学纷纷到六斋取暖,但要投足硬币才给开门。他们跺脚诅咒,但冰天雪地,没辙,只好留下买路钱。我们还到处收集书报,卖给废品收购站。眼见着玻璃瓶的硬币快满了,我们摩拳擦掌,先订菜单,再采购,大快朵颐,最后撑得走不动道儿。

  (七)

  北京四中既是“贵族”学校,又是平民学校。这其间有一种内在的分裂,这分裂本来不怎么明显,或许被刻意掩盖了,而“文革”把它推向极端,变成鸿沟。

  学校只有一栋二层教学楼,条件极差,冬天没暖气,天一冷就要安装煤球炉。家境贫寒的子弟多自备午饭,铝饭盒装在网袋中,课间休息送到食堂的大蒸锅腾热。有的同学图省事,索性放在煤球炉台上,课堂上飘荡各种混杂的香味。

  再说食堂,每天伙食费是三毛三,主食一毛六。食堂大,能容下几百号人。每桌十人,自由组合,没椅子,直立就餐。大师傅用木杠抬着大木桶进来,引起一阵激动——那些年轻的胃。各桌派代表用两个脸盆排队。一个脸盆盛主食,一个盛菜。校长杨滨发现营养标准不够,提出把伙食费加到每天四毛,即隔天加个有肉的甲菜,竟有一多半学生没有响应,可见平均家境之贫寒。这在“文革”成了杨滨搞修正主义和挑动学生分裂的罪名之一。

  那正是发育期,到处是带酸味的饥饿感。有学生贴出大字报:“两个窝头夸好饭,一行长队上青天。窗含师傅丰脸笑,门泊学生瘦骨寒。”

  “文革”爆发后,停课串连,食堂秩序被打乱。而学校规定,只能退主食的伙食费,每天一毛六。一凡告诉我,有一回去食堂小窗口退饭票,排他前面是前国家主席的公子,为了退伙食费跟食堂管理员刘庆丰争了几句,居然遭断然拒绝:“不行,开了证明再来。”弄得他面红耳赤,悻悻而去。而拒绝前国家主席公子退饭票的刘庆丰,后来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揪出来,跳河自杀了。

  人世沧桑,公子落难,这本是个老掉牙的故事。后听说他发迹了,但愿没忘掉当年的落魄感,能多替老百姓着想。

  (八)

  1966年9月初,我自制了个小木箱,用红漆写上“把毛主席的话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这小木箱刚好装进四卷毛选。随后我到积水潭医院去看望父亲。他写标语时从梯子上掉下来,摔断右手腕。我没带水果或营养品,只带来一个毛主席半身塑像,放在床头柜上。

  由于搞到一张介绍信,我们七个平民出身的同班同学,决定一起去全国串连。到医院看望父亲的第二天,我背着装毛选的小木箱上路了。

  一个多月后回到北京,形势大变,由于对“血统论”的批判,彻底动摇了老红卫兵的统治地位。以平民子弟为主的各种造反派组织应运而生,包括我们班成立的“红峰”战斗队。

  1967年开春,校内造反派组织联合成立了“新四中公社”。北京中学分成“四三派”和“四四派”,“新四中公社”属于温和的“四三派”。发表在《四三战报》上的《论新思潮——四三派宣言》,提出“实行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打碎特权阶层”。作者张祥龙后来成了我的好朋友,他哥哥张祥平是“新四中公社”的笔杆子。

  由四中几个学生办的《中学文革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出身论》,是对“血统论”和“特权阶层”最彻底的批判,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作者遇罗克1968年被捕,1970年3月5日在公审后被处死,年仅27岁。

  两年前是北京四中的百年校庆,据说搞得轰轰烈烈。我不知道,我的母校到底应该庆祝什么?据说老校长刘铁岭在庆典仪式上致辞,想必依旧声音洪亮。我不禁想起1966年那个夏日,他和被批斗的老师一起唱《鬼见愁战歌》的情景。






博文链接1

[转载]丫蛋和小沈阳的对话又火了!

胡耀邦:秉德无私,参天地兮(转载)

中央启动重新审查高岗案 恢复…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从《二月提纲》到“五·一六”通知

《二月提纲》是为了把批判限制在学…

五一六通知:正式掀起文革狂潮

中共中央 “五·一六”通知(及…

人际交往的23条定律

为人处事必读的36句智言慧语

36条为人处世原则,读懂每一则受用…

习近平说,这6个词是全人类的共同…

习近平为什么使用“共同价值”?

中共中央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

“中国当代焦裕禄”为啥存款17亿?

[转载]舒云:回眸1971,还原“五七…

解读:G20全家福中 习总站位…

盘点100个贪官的无耻行径

朝鲜清洗“延安派”揭秘!1956年“八…

崔龙海之后朝鲜高官谁还敢来中国访…

[转载]霸才无主始怜君——谈周恩来

三民主义介绍

台灣的歷史課本(中共的崛起)

十大元帅们的夫人们(转载)

[转载]世界各国人均月收入一览表

中纪委推荐梁启超家族:九名子女人…

中央纪委“打虎”,图解31省份全覆盖…

国家统计局盘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

2015年中国50大“鬼城”排行榜出炉

盘点“十二五”影响我们生活的十大改…

盘点中国十大贪官豪宅 媲美教…

中华国学精粹典藏:姓氏起源

未来二年,全国大变,看不懂会死的…

[转载]关于巴黎枪击案,你该听听这…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檄文欣赏(上)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檄文欣赏(下)

12种有毒的思想,分分钟摧毁你的成…

集体遗忘文革,无疑是一种更深远的…

[转载]中国五千年跳不出去的定律

张占斌:五中全会勾绘出“十三五”全…

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阐述“五大理…

习近平对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四点最新…

中国古代十大名赋(转载)

专家解读“十三五”规划(1至10全)…

张梅颖:将改革进行到底

争议|人类历史到了重大转折…

图解:习近平出席G20峰会全纪录

中国历代60位帝王感赋(下)

中国历代60位帝王感赋(上)

历代诗词赋骈曲杂集全文链接

中国著名赋全文链接

[转载]《现代水浒传》一百零八将

有人用汉语翻译了首英文诗,全世界…

水浒一百单八将介绍及最终归宿

[转载]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图文珍…

[转载]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中央国家机关学习成果展示2(链接…

中央国家机关学习成果展示1(链接…

[转载]富田事变——红二十军覆没始末…

中国古语(上、中、下)

领导最喜欢的十种人和最不喜欢的十…

李西堂:美国究竟是敌是友?-共识…

[转载]【一图解读】恐怖组织在全球…

60岁前和60岁后,写的接地气,句句…

仲之春:无产阶级专政的结局

苏联党的国家——党把新阶级、政府、…

个性迷失症——中国知识分子流行性传…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中国知识分子流…

苏联新阶级不接受、不适应现实

苏联新阶级的衰落的民族共产主义的…

苏联新阶级的计划经济——人类社会史…

苏联共产主义革命的起源、性质与造…

《动物庄园》读书报告——对极权主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

李光耀会见邓小平要求中国停止革命…

张清扬:要有勇气直面共产主义的失…

西方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十项控诉”

20世纪两大反人类逆流--种族仇恨与…

新疆主席数万言解析暴力事件 

秦晖: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

[转载]暴力革命是现代文明的大敌

柬埔寨华侨大量死亡三十年祭

载歌载舞欢迎沾满华人鲜血的屠夫(…

8.18天安门检阅红卫兵是世界恐怖暴…

红色高棉

世界十大恐怖分子

[转载]用圖告訴你:聲稱對巴黎爆炸…

[转载]许克祥《马日事变回忆录》

[转载]老师的一份排名,差点毁灭了…

[转载]斯诺同毛泽东最后谈话纪要&n

[转载]【争鸣反思】看了拥毛派的言…

[转载]经不起革命考验的叛徒们,不…

[转载]这两天,习李共同关心了这件…

[转载]“深中通道”要建了,某些深圳…

[转载]仁爱在我们的世界上永不嫌多…

[转载]蒋介石鲜为人知的贡献!【文…

[转载]美国政要也深谙管仲的智慧?

[转载]为全人类共同的理想而大声疾…

胡耀邦诞辰100周年 长孙女撰…

【重磅】胡耀邦百年诞辰将如何纪念…

[转载]莫言最精彩的一段话

[转载]官场乱象面面观,太经典!

[转载]“苏维埃”一词是怎样引入和退…

人类社会十大铁律

[转载]实拍德国人盖房子有多认真?…

世界三大宗教的对比

社会生存150“计”,计计要在心

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

[转载]“文革”时期火辣大字报(组图…

社会生存100计(转载)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转载]王渔阳:反动的文革为什么会…

[转载]解放前新疆惨绝人寰的“三区…

追讨最惨东突暴行(七十周年)(转…

[转载]北洋政府军事行动纪实:出兵…

《父亲》是四川画派的标志性作品

四个裸女打麻将 !一幅油画居…

[转载]《火车上》--林金福油画评析…

[转载]令世人震惊的油画【珍藏版】

[转载]《湘江评论》是个什么刊物?

中国百年期刊发刊词600篇(上下)

中国未来改革的走向和变数

[转载](转帖)20世纪两大反人类逆…

傅作义致毛的公开信

纪登奎1978年之后的命运转折

赵树凯:纪登奎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张千帆:网络言论的自由与边界

吴思、洪振快、周泽:言论自由及其…

大国崛起与文明复兴——“文明持久战”…

秦晖:走出帝制

杨奎松:关于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历史…

女性官员“十三钗”落马有哪些看点?…

中国百年言论史的几个阶段

50年代至70年代行政级别、技术级别…

杨奎松:五十年代领导干部的工资住…

新中国党政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转载]极端恐怖主义——红色高棉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全文

[转载]中国各省市历史名人(值得收…

毛泽东接班人主动辞职:叶剑英揭惊…

[转载]史上最强禁欲令:太平天国夫…

中国私营倒闭潮引发连锁反应,恶果…

[转载]汪东兴话政变

[转载]德国民富国强的奥秘

一个近乎完美的国家—丹麦(转载)

抗战八年中国损失了多少人口?

刘植荣:孙中山“三民主义”略考

习近平50天5谈股市 资本市场…

9天5名省部级被查 如今清官有几许

几分钟知晓G20全貌(图)

[转载]【惟我独尊】王洪文16次陪同…

缅甸巨变/ 这个新的机会是谁的?

再议“告别革命”

[转载]解剖文化大革命

转载一篇重要文章

全球民主国家排名

毛时代的衣食住行

新中国:百年来的理想与实践

毛泽东27位秘书的结局(转载)

[转载]文革揭秘:“二月兵变”真相

2015年50大焦点事件

30首奇巧数字诗

从“黄桥战役”到“皖南事变”看国共在…

反腐“首虎”地图

[转载]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

[转载]胡适介绍的极权主义的二十个…

[转载]毛泽东临终前将兵权交给了谁…

[转载]文革劫难一览(图文)

BCG最新深度报告:中国制造业还有…

新疆日报社原党委书记被双开 

美报告称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原则…

港媒曝光姚刚落马内幕:与境外合谋…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落马

军队再打虎!两名军级以上干部被查

西式教育or中式教育,你怎么选?

[转载]两岸可按毛泽东和蒋介石商定…

[转载]美国的最大利益就是“不失去…

男女一个字,睡

[转载]中华官睡图

[转载]丁抒: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记…

一命二运三风水

[转载]苏联和美国:近代人类实践的…

[转载]环球时报胡锡进因腐败被处,…

胡应泉:中国发展模式问题再探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

周为民:半途中的中国改革

[转载]是谁用三句话就推翻了一个清…

[转载]王橙宇博文精选(九十九)

G20 - 二十国集团及领导人峰会

二十国集团(G20集团)

[转载]85、86 年中央关于重新…

[转载]孙悟空答央视记者问

[转载]哀哉痛哉 满腔热情化作…

[转载]人民日报:中国官场逆淘汰六…

毛泽东:对于一封信的评论(1959年…

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的两次讲话(全…

庐山会议前后毛泽东与彭德怀斗争真…

[转载]伟大领袖朱元璋同学的理想

[转载]集体遗忘文革,无疑是一种更…

全球最具影响力十大名人排行研究

[转载]“罗织经 ” 中国权谋经典

[转载]中央为什么这个时候提房地产

[转载]毛泽东晚年的四个宠臣

[转载]《主席给我一个名单 名…

[转载]辛子陵评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

[转载]揭秘:赫鲁晓夫为何清算斯大…

[转载]特稿:《中国洗冤录》——令人…

[转载]“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的来龙去…

[转载]高岗秘书:若高岗把私话端出…

[转载]机器人或撼动全球经济秩序:…

历史上的今天(1月1日-12月31日)

近现代湖南名人录

博文精选31王橙宇

博文精选30王橙宇

博文精选29王橙宇

世界十大著名僸書

中国十大古典禁书

王占阳:中国急需发展低度民主(下…

王占阳:中国急需发展低度民主(中…

王占阳:中国急需发展低度民主(中…

王占阳:中国急需发展低度民主(上…

吴翔:深化党内民主须实现三个转变

王占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看执…

俞可平:敬畏民意,因为它是执政的…

徐贲:政体改革的历史机遇稍纵即逝

木然:选票改变素质

田飞龙:中国权力公开性的演进逻辑…

金凤凰:谈人性的趋利避害性

王贵秀:冲破极左阻力,推进政治体…

郭道晖:当今中国宪政运动思潮述评

中国近代的宪政之争

中国100杰出名人传记

影响当代中国50位名人(转载)

中国宪政民主的路径探讨

百年宪政之路

[转载]最廉洁的民国总理:一尘不染…

杨金柱:宪政民主是中国唯一可走的…

民主的未来之路(合集)(转载)

中国从古至今30大未解谜团

[转载]三种政权体制

(转载)未来路之二:现代极权主义…

房产证70年权限将彻底取消 改…

[转载]毛泽东对戚本禹为什么从表扬…

[转载]与姚文元齐名的超级文痞戚本…

辛向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

公方彬:習近平新政治觀的思想內涵…

习近平新政治观的构成要素:政治规…

18种思维方式使你成功

未来五年哪些职业最有“钱途”?

通报官员违纪 中纪委今年的10

[转载]揭秘:“文革”三大笔杆子的人…

[转载]中国教育的十大罪恶,条条触…

人之初,性本恶——制度的逻辑

为自由歌唱

[转载]中共党史研究上的那些难点问…

[转载]他最大的错误不是晚年发动文…

“文化大革命”王稼祥被打倒的经过

[转载]周恩来讲话:为什么要打到刘…

如果是这样,我愿意,做下一个的你…

四大直辖市落马的55个厅官

绝美绝配的对偶佳句精选

要了解的中国历史100位皇妃

要了解的中国历史100位皇帝

江濡山:“十三五规划”这张牌到底该…

[转载]若紫阳政改实施,腐败不会如…

毛泽东的秘书们

中南海枪声,毛泽东秘书田家英死亡…

遗产税将于2016年正式开征 有…

社论:“习马会”的地缘政治背景

邓聿文:习马会能否锁定两岸和平发…

章文:看缅甸,想中国

木然:缅甸民主选举在告诉中国什么…

刘学伟:缅甸能走出一条新路吗

[转载]深度揭秘:1976年毛泽东最属…

台湾年轻人为何不支持国民党?(转…

[转载]奇文《命运赋》辩证人生观

老徐时评:打虎全覆盖,全国大满贯

喻培耘:也谈共产主义

潇洒人生十养十留十不十乐十面对十…

反民主的三大理由之批判

中国历史百名武将排名(转载)

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值得终身…

中国官场经 “一中、八潜、二…

屎票?尿票?月经带票?觉悟票!那…

北京"首虎" 市委副…

[转载]毛泽东医生回忆录的真伪

毛时代的票证一览 (无票万事…

毛泽东等谈三年大饥荒

现代版官场现形记(转载)

[转载]革命为什么解放不了中国的穷…

红歌作者们的悲惨下场!

[转载]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江青提拔的几位帅哥部长结局 

上海艾宝俊被查 十八大后仅北…

江青提拔了哪几个“帅哥”当部长?(

[转载]三年饥荒期间的高干特供;每…

[转载]为世界上又一个民主国家的诞…

[转载]揭秘: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抛…

突发新闻:上海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

缅甸朝野正在创造政治博弈史上的奇…

郑永年:中国未来改革最关键的是什…

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转载]朝代国家亡国基因图谱

俄国学者为什么把“十月革命”称为“…

近代史上交的那些学费!

彭家珍:暗杀时代的最后刺客

人民日报任仲平:向着第一个百年目…

人民日报8论五中全会(1-8全)

[转载]薄一波遗嘱——关于对毛泽东一…

应学俊:与秋实说说“民主”有无阶级…

关于“西方民主”,恩格斯、马克思如…

于瀚:遵义会议究竟确立了谁的领导…

《毛泽东与中南海》一文指谬

关于毛泽东日常生活的几则假故事

《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假故事背后的…

毛泽东过生日:编故事还是说真相?

“十三五”战略机遇期三大新内涵

复旦大学(下)

复旦大学(中)

复旦大学(上)

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 成上海“…

中共高岗绝密自杀内幕:牵连太多死…

[转载]俄国解密前苏联档案《中苏友…

[转载]毛泽东接班人主动辞职:叶剑…

丁抒对1970年运动的记实

丁抒对1970年运动的记实

毛泽东衡山算命(转载)

[转载][转载]毛时代对社会的控制

城市等级划分,来看下你属于几线城…

一命二运三风水

殷敏红:苏联对中国的伤害远远超过…

[转载]丁抒: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记…

中国历史著名的20篇座右铭(译文)

[转载]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9大历史…

当领导,其实就这七招,你做到了吗…

中国知识分子堕落的十大表现

戈尔巴乔夫为什么抛弃共产体制

一切善于忘却的民族必有大灾难!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全文链接

男人与女人的秘密98

到美国才发现东西太便宜,中国比不…

[转载]十句经典话,写尽中国史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惊人:老龄化…

中国要迎来第二轮下岗潮吗?

毛泽东、赫鲁晓夫的个人冲突与中苏…

中国近160年大事全链接!

中国版“光荣革命”为何夭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未来五年要干的50件大事

习近平:依靠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持…

盘点中央深改小组18次会议 审…

《易经》中隐含的28条天规

[转载]揭秘习近平的弟弟习远平

[转载]文革初毛泽东令周恩来成立小…

王蒙:我为什么说文革在所难免

[转载]中国的体制冲突将愈演愈烈

与国力不符的对外援助

晋绥土改中的种种酷刑(转帖)

冯兰瑞:五问邓力群(转载)

党史资料:《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

《“赵丹遗言”的前前后后》

张春桥《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成立宣言…

《白毛女》要宣扬什么?

[转载]彭真长达5个月的“北京保卫战…

刘少奇同志在1966年12月的检查书

宪政是专政的天敌

林彪:一个精彩绝伦的历史大谜

中华名贤集(值得收藏)

[转载]毛泽东的最根本性问题

三民主义介绍

革命的吊诡

[转载]毛周关系历史回顾

[转载]谢富治之谜

中国历史上的奸臣

历史文献: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黄帅: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

李庆霖给毛泽东的信

司马迁的千古名句

美国在投下原子弹前 还投下了…

越南政改大变革改国号为民主共和国

学校应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委会成立时…

中共中央文件(1976)4号(全文)

林彪5.18讲话全文

三场战争的缘由,官方说法似乎都与…

世界十大争议岛屿

百年中国的三大怪胎——义和团、红卫…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毛泽东为什么搞文革?

[转载]还原历史:俄罗斯学生课本中…

宋美龄致邓颖超公开信

博文精选31王橙宇

博文精选30王橙宇

文精选29王橙宇

博文精选28王橙宇

博文精选27王橙宇

博文精选26王橙宇

博文精选25王橙宇

文精选24王橙宇

博文精选23王橙宇

博文精选22王橙宇

博文精选21王橙宇

博文精选20王橙宇

博文精选19王橙宇

博文精选18王橙宇

博文精选17王橙宇

博文精选16王橙宇

博文精选15王橙宇

博文精选14王橙宇

博文精选13王橙宇

博文精选12王橙宇

博文精选11王橙宇

博文精选10王橙宇

博文精选09王橙宇

博文精选08王橙宇

博文精选07王橙宇

博文精选06王橙宇

博文精选05王橙宇

博文精选04王橙宇

博文精选03王橙宇

博文精选02王橙宇

博文精选01王橙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