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王橙宇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49

[转载]国民党各兵团

$
0
0
原文地址:国民党各兵团作者:汝水清凉

  1第一兵团(汤恩伯、范汉杰、郑洞国、陈明仁、黄杰)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汤恩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隶属第一兵团的国民党头号主力整编74师被歼灭后,第一兵团因此被撤消。

汤兵团辖有74、83、65、25、28、57、48整编师和7军,其中74师(74军)、83师(100军)、25师(25军)、7军战斗力甲等,在孟良崮竟然被华野以4个纵队阻击,5个纵队围歼,百万军中取74师首级。汤恩伯嫡系是13军,此时让他指挥王耀武的嫡系74师、83师,而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蒋却让汤恩伯出任1兵团司令。

  1947年8月第一兵团重建(又称胶东兵团),司令官为范汉杰,辖第8、9、25、45、54、64六个整编师,1947年12月胶东战役惨败后被撤消。范汉杰指挥的1兵团与汤恩伯指挥的1兵团基本没有太大差别,但精锐只剩下黄伯韬25师,要面对许世友兵团。

  1948年3月,以负责长春城防的新6军(由原新1军新38师扩编)及60军6万人编成第一兵团,司令官为郑洞国。1948年10月在吉林长春地区投降。郑洞国属于远征军宿将,也是新1军首任军长,可惜1兵团在东北重建即陷入肖劲光的长围,乏食而降。

  1948年11月,第一兵团在武汉重建,辖29军、71、79军,司令官为陈明仁。后兵团改驻长沙,辖14、71、100军。1949年8月在长沙起义,改编为解放军第21兵团。陈明仁嫡系是71军,老部队早在辽西全军覆没,14军属于卫立煌嫡系,100军属于王耀武嫡系,都属于覆没后重建。该兵团后来编入志愿军参加后方机场建设和防空。1949年8月,陈明仁兵团起义后,国民党政府重建第一兵团,辖14、71、97军,司令官为黄杰。黄杰兵团后逃入越南,由法国殖民政府船运台湾。黄杰原属于第2师,水平远在陈明仁之下,而且这三个军属于再次重建,陈赓兵团南下,黄杰就只能“出走”。

    2第二兵团(王敬久、杜聿明、邱清泉、)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王敬久。1947年1月,巨金鱼战役中隶属第二兵团的暂编第4纵队等部被歼灭,第二兵团因此被撤消。王敬久属于张治中“教导总队”嫡系,军事才华远低于宋希濂,更不用说“五大主力”和7军、13军、35军、52军的宿将。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整编第5军为基础,建立第二兵团,辖5军、12军、70军、74军、100军、新编第21旅、独立骑兵旅共12万人,司令官为杜聿明(1948年10月杜聿明调东北指挥作战,邱清泉接替司令官)。淮海战役中指挥第5、12、70、72、74、116军、兵团独立旅、独立骑兵旅。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以主力军为基础组建主力兵团,是派系林立的部队最佳选择,5军为基础的2兵团的战斗力极其强悍,华野甚至要集中整个野战军主力才可以将其消灭。

3第三兵团(欧震、张淦、朱鼎卿)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欧震。1947年底,第三兵团调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因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撤消。1947年11月以驻安徽的桂系军队主力第一纵队成立新的第三兵团,辖7军、整编48师(后改为48军),4.5万人,司令官为张淦,在广西战役中被歼灭。1949年11月以湖北保安部队改编的暂8军、暂9军共3万人,重建第三兵团,司令官为朱鼎卿,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地方部队升级的兵团,在共产党基本没有。

4第四兵团(王仲廉、罗广文、吴绍周、李文、沈发藻)

  1947年1月,巨金鱼战役进行时,为救援王敬玖兵团,临时成立了第四兵团,司令官为王仲廉,旋即因增援不利而被撤职,罗广文接任兵团司令官。1947年底,第四兵团调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因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撤消。­王仲廉属于汤恩伯嫡系,罗广文属于陈诚嫡系。1948年6月重建第四兵团,辖整编第10、28、85师,司令官为吴绍周,1948年7月改为12兵团。1948年11月将保定绥靖公署改为第四兵团,辖16军、94军,司令官为李文。1949年1月在北京地区投降。1949年江西第三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四兵团(在广东作战时也曾称第十三兵团),司令官为沈发藻。1949年底在广东被歼灭。

5第五兵团(李铁军、裴昌会、李文)

  1947年9月成立,辖整编第3、15、41师,共3万人,司令官为李铁军,成立后立即投入中原战场。1947年12月在河南驻马店地区被解放军陈赓兵团歼灭,兵团编制也被国民党政府撤消。1948年重建第五兵团,辖17、36、38军,司令官为裴昌会,1949年9月改为第七兵团。1949年9月原第五兵团改为第七兵团,新建第五兵团,辖27、36、69、90军,司令官为李文,1949年12月在成都被歼灭。

6第六兵团:(孙渡、吴浚泉、李延年)

  1947年以在东北的滇军成立,始为东北第一兵团,司令官为孙渡,驻锦州,辖93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六兵团。1948年6月孙渡调任热河省主席,卢浚泉继任兵团司令官。1948年10月锦州周围的新8军、93军、184师共10万人全部归第六兵团指挥,但旋即就在辽宁锦州地区被歼灭。塔山防线,4纵(41军)改行打阻击,一举成名。1948年11月,将第九绥靖区司令部改为第六兵团司令部,指挥从东北撤退的39军、54军及原属孙元良兵团的99军,司令官为李延年。淮海战役后,改为负责长江防线,解放军突破江防南逃,后负责福州地区防御,兵团辖第25、73、74、96、106军5个军十万余人。1949年9月在福建被歼灭。

7第七兵团(陈明仁、刘安琪、区寿年、黄伯韬、裴昌会)

  1947年成立,始为东北第二兵团,司令官为陈明仁,驻四平,辖71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七兵团。四平战役后陈明仁被撤职,刘安琪接任兵团司令官。随后因所辖71军并入廖耀湘兵团,第七兵团编制被撤消。陈明仁打赢四平保卫战却被陈诚逼走。1948年6月为救援开封重建第七兵团,辖整编72、75师,司令官为区寿年,1948年7月即在豫东战役中被全歼。第一个被全歼的兵团,华野的阻击、围歼能力从孟良崮1个军(整编师)发展到1个兵团。1948年7月为救援欧寿年兵团,以整编第25师为基础,加上第3快速纵队、第2交警总队,编成黄百韬兵团。豫东战役后,扩编成新第七兵团,辖25军、63军、64军、72军,司令官为黄百韬。淮海战役中指挥25、44、63、64、100军。1948年11月在江苏碾庄地区被歼灭。黄伯韬第一次计入粟裕日记是皖南事变,后来终于血债血偿。1949年渡江战役国民党军失败后,国民党军首都卫戍总部改编为第七兵团,撤退至福建后兵团编制撤消。该兵团属于临时性质。

  1949年原第五兵团改为第七兵团,辖17、30、38、76、98、116军,司令官为裴昌会,1949年12月起义。

8第八兵团(周福成、刘汝明、汤尧)

  1947年成立,始为东北第三兵团,司令官为周福成,驻铁岭,辖53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八兵团。1948年11月在辽宁沈阳地区被歼灭。1948年11月,将第四绥靖区改为第八兵团,指挥原属第四绥靖区的55军、68军及驻蚌埠的96军,司令官为刘汝明。淮海战役失败后,改为负责长江防线,但解放军一突破江防,则立即南逃,后负责厦门地区防御。1949年10月在厦门被歼灭。1950年1月以云南边境地区第8、26军组建第八兵团,司令官为汤尧。滇南战役中被歼灭。

9第九兵团(廖耀湘、石觉、孙兰峰)

  1947年成立,始为东北第四兵团,司令官为廖耀湘,驻沈阳,辖新3军、新6军2个军7万人。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九兵团。1948年5月,第九兵团改组为机动兵团,辖新1军、新3军、新6军、49军、52军、71军6个军及另4个旅。1948年10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被歼灭。1948年11月成立,辖13军1个军,司令官为石觉。1949年1月在北京地区投降。1949年7月以原第十一兵团残部2个骑兵旅重建第九兵团,司令官为孙兰峰,1949年9月在绥远起义。

10第十兵团(杨干才、王靖国、夏威)

  1948年6月成立,辖整编20、54师,司令官为杨干才,1948年7月改为第14兵团。1948年11月以负责太原城防的19军、33军、43军3个军3万人编成第十兵团,司令官为王靖国,1949年4月在山西太原地区被歼灭。1949年4月将桂系合肥第8绥靖区改为第十兵团,辖46、56、126军,司令官为夏威(徐启明代理司令官)。1949年12月在广西被歼灭。

  11第十一兵团(孙兰峰、霍揆彰、鲁道源)

  1948年2月以驻张家口部队成立第十一兵团,辖105军、独立318师、整编骑兵第5、11、12旅共5万人,司令官为孙兰峰。1948年12月在河北张家口地区被歼灭。1949年5月重建第十一兵团,辖97、103军,司令官为霍揆彰,1949年6月兵团编制即被撤消。

1949年2月以滇军第58、125军共5万人,重建新第十一兵团,司令官为鲁道源,1949年12月在广西钦州被歼灭。

 12 第十二兵团(黄维、胡链)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整编第18军和吴绍周第4兵团为基础,建立第十二兵团,辖10军、14军、18军、85军共12万人,司令官为黄维,1948年12月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被歼灭。1949年5月以18、19、67军重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为胡琏,1949年9月改编为金门防卫司令部。

  13第十三兵团(李弥、方天)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黔军整编第8军为基础,建立第十三兵团,辖8军、9军,司令官为李弥。淮海战役中指挥第8、9、64、115军。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1949年将江西绥靖公署改为第十三兵团,辖23、70军,司令官为方天,广东战役中被歼。

  14第十四兵团(宋希濂、钟彬)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杨干才第10兵团为基础建立第十四兵团,辖20军、28军,司令官为宋希濂(1949年4月钟彬继任司令官),1949年11月于鄂西川东战役中被歼灭。

  15第十五兵团(孙楚、罗文广)

  1948年11月以山西的34军、61军2个军4万人编成第十五兵团,司令官为孙楚,1949年4月在山西太原地区被歼灭。1949年第七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十五兵团,辖44、108、111军,司令官为罗广文。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

  16第十六兵团(孙元良)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川军整编第47军及第5绥靖区为基础,建立第十六兵团,辖41军、47军、99军,司令官为孙元良。淮海战役中指挥41、47军。1948年12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1949年以川军部队重建第十六兵团,辖41军、47军,司令官为孙元良,1949年12月在四川被歼灭。

17第十七兵团(侯镜如、刘嘉树)

  1948年2月以冀东部队成立第十七兵团,辖62军、87军,司令官为侯镜如。平津战役中指挥87军、318师、独立95师。1949年渡江战役后撤消。

  1949年8月重建第十七兵团,辖100、103军,司令官为刘嘉树。1950年2月在广西被歼灭。

  18第十八兵团(李振)

  1949年以粤军65军为骨干建立第十八兵团,辖1、38、65军,司令官为李振,1949年12月起义。

  19第十九兵团(张轸、何绍周)

  1947年以桂系部队组建第十九兵团,辖127、128军,司令官为张轸。1949年5月在武汉起义,改编为解放军第51军。1949年4月由黔军第13编练司令部重建第十九兵团,辖49、89军,司令官为何绍周。

大势已去。

  20第二十兵团(陈克非)

  1949年以第2军为骨干建立第二十兵团,辖2、118、124军,司令官为陈克非,1949年12月起义。

  21第二十一兵团(刘安琪)

  1949年由青岛部队改编为第二十一兵团,辖32、50军,司令官为刘安琪。1949年底在广东被歼灭。

  22第二十二兵团(李良荣、郭汝瑰)

  1949年由福建第一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二十二兵团,辖5、25军,司令官为李良荣。后撤往金门。

重建的5军和25军,唯一保持着番号而不是战斗力。1949年以72军为骨干建立第二十二兵团,辖72军,司令官为郭汝瑰,1949年12月起义。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