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趣味诗(60)
01.同头诗 02.绕头诗 03.数谜诗 04.拆字诗 05.字谜诗
06.联边诗 07.连环诗 08.宝塔诗 09.藏头诗 10.一字诗
11.嵌字诗 12.叠字诗 13.复字诗 14.数名诗 15.十字图诗
16.联珠诗 17.离合诗 18.独韵诗 19.翻韵诗 20.八音诗
21.盘中诗 22.回文诗 23.回文词 24.回文曲 25.药名诗
26.歇后诗 27.独桥诗 28.间韵诗 29.促句诗 30.幽默诗
31.谜语诗 32.缀名诗 33.集句诗 34.偷声诗 35.柏梁诗
36.同调诗 37.哲理诗 38.尖塔诗 39.神智体 40.韵字诗
41.掉脚诗 42.吃语诗 43.叠韵诗 44.同声诗 45.双声诗
46.穴名诗 47.星名诗 48.姓名诗 49.地名诗 50.五行诗
51.转韵诗 52.排比诗 53.卦名诗 54.节气诗 55.四季诗
56.六忆诗 57.八音诗 58.十二时 59.建除诗 60.粘对诗
60.粘对诗
白居易有一首粘对诗——
寄韬光禅师
唐·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前两联由近到远,先讲韬光所在的寺院原是一寺分成两寺,一门分成两门;接着介绍寺外的东西涧水的对流,南北岭云霞的游动,相映成趣。后两联由外到内,先讲寺院前台鲜花后台都能见到,上界的钟声下界也能听清;然后回到高僧参禅的地方来。全诗耐人寻味。
从形式上看,这是标准的七律。通篇押“文”韵。平仄和谐。本诗主要在对仗上有奇异的特色,不仅出句与入句相对,而且前六句中在句中也有对。本诗行笔潇洒自如,诵来趣味横生。
当句有对
唐·李商隐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这首诗名为当句有对,也就是每句都有对仗的词嵌入其中,特别是中间两句不但内部对仗,而且上下句之间也有对仗,而且对得十分自然贴切,没有较高的修辞功力是不易做到的。
首句中“平阳”对“上兰”均是地名,为地名对;二句中“秦楼”与“鸳瓦”是物名对;三、四句中“池光”对“花光”,“日气”与“露气”。是景色对,这两句之间还是对;以下是“游蜂”对“舞蝶”;“孤凤”对“离鸾”;“三星”对“三山”;“紫府”对“碧落”。此诗按七律的格式来讲也合乎,又另有特色,确实令人惊叹叫绝!
隔句对——
寄裴晤员外
唐·郑谷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
今日还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如。
这是一首七言四句短诗。作者通过回忆当年与友人裴晤共游锦城松溪之事,重笔画出了至今还记忆犹深的“松折碑荒”“雪销花谢”的荒凉衰败的景物。不免使人对人生的聚散与景物的兴衰、以及时光流逝之速等发出感叹,也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此诗的最大一个特点是隔句是对联,也就是说,“昔年共照松溪影”与“今日还思锦城事”之间,“松折碑荒僧已”“无雪销花谢梦何如”之间对仗工整,且十分巧妙。这样一来,该诗增添了许多妙趣。
粘对诗还有这样一种形式——
野野 鸟鸟啼啼时时有有 思思 春春 气气 桃桃 花花 发发 满满 枝枝 莺莺 雀雀 相相 呼呼 唤唤 岩岩畔畔 花花 红红 似似 锦锦 屏屏堪堪看看山山 秀秀 丽丽 山山 前前 烟烟 雾雾 起起 清清 浮浮 浪浪 促促 潺潺 源源 水水 景景 幽幽 深深 处处好好 追追游游傍傍水水 花花 似似 雪雪 梨梨 花花 光光 皎皎 洁洁 玲玲 珑珑 似似 坠坠 银银 花花 折折 最最 好好 柔柔 茸茸溪溪畔畔草草青青 双双 蝴蝴 蝶蝶 飞飞 来来 到到 落落 花花 林林 里里 鸟鸟 啼啼 叫叫 不不 休休 为为 忆忆 春春 光光好好杨杨柳柳 枝枝 头头 春春 色色秀秀 时时 常常 共共 饮饮 春春 浓浓 酒酒 似似 醉醉 闲闲 行行 春春 色色 里里 相相逢逢竟竟忆忆 游游 山山 水水 心心 息息 悠悠 归归 去去来来 休休 役役
全诗可读为——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
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
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湲水。
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
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
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
玲珑似坠银花折,似坠银花折最好。
最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
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到落花。
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
不休为忆春光好,为忆春光好杨柳。
杨柳枝枝春色秀,春色秀时常共饮。
时常共饮春浓酒,春浓酒似醉。
似醉闲行春色里,闲行春色里相逢。
相逢竞忆游山水,竞忆游山水心息。
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连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