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王橙宇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49

[转载]邓小平为何热衷于设置“总书记”

$
0
0

邓小平为何热衷于设置“总书记”

 

总书记是党内一把手,这是共产党一大的时候确定的。当时,不叫总书记,叫书记。为什么叫书记呢?是因为要与地主阶级唱反调。中国古代,包括清朝,衙门里最小的官儿就是书记,相当于现在做会议纪录的,整个官吏系统中,没有比它更小的位置了。一个最高宗旨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政党,它的最高领导人叫书记,就是想表明,大家建立这个党、参加这个党不是贪图官位,而是为老百姓谋福利,大家管最高领导人叫书记,也让他本人也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个多大的官儿。当然,这是建党时的本意。现在,一提到书记,大家都知道,在党内这大小是个一把手。

   
总书记在党内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上有过反复。1945年共产党七大的时候,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的领袖地位。但是,毛主席就没有做这个总书记。为什么没有做呢?咱们后面再说。现在,先说说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总书记,同时也是共产党历史上职位最高的叛徒:向忠发。

     
我看来,向忠发整个一倒霉孩子。说他倒霉,是他命不好。历史上,当到共产党总书记的位置而遇害的,他一个,瞿秋白一个,不过,瞿秋白死的光荣;而向忠发,不仅吃了枪子儿,还落下个叛徒的骂名;说他是个孩子,是因为他政治上根本就不成熟,把总书记这个位置当成了香饽饽,哭着喊着要望嘴里塞。所以,他活该短命,自找的。

   
向忠发主政共产党之前,到遵义会议毛主席主政之后,由于没有寻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共产党非常艰难的一段时期。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血流成河。那段时间,国民党特务象狼一样在大街小巷乱窜,看到个像共产党模样的人,立马冲过去摁倒在地,如果对方是个大官,马上拉回局子里领赏;如果是个一般党员,掏出歪把子就是一枪,当场了帐。不要说党内要员,就是一般的共产党员整天都东躲西藏。有时候,大街上被人认出来了,实在无处可逃了,恨不得在地上挖个坑跳进去,自己变成棵树。共产党历史书上讲,反革命政变时国民党杀人如麻,这不是夸张,是史实。当时的形势就是这样的,人命不值钱,也不值得尊重。蒋介石后来逃到台湾,时常感叹,说自己当初对共产党太仁慈,下手不够狠,放过了好多共产党领袖,要是当时干掉他们,绝了后患,天下就是自己的了。蒋介石这纯粹是扯淡,他不是宋襄宗,他杀人如麻,就是靠杀共产党出名的,说他是刽子手一点都不过分。这只能说明,蒋介石到台湾还没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失败。退一步说,即使给他坐了天下,他也管不好。看看台湾就知道,一个弹丸之地都给他搞的乱七八糟,连累的子孙也没的位置坐,更不要说管理整个中国了。这是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不是心软不软的问题。

   
大革命失败后,不仅共产党受到巨大损失,同时,共产国际对共产党领导人的能力和阶级立场产生了怀疑。说到国产国际,不得不说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从来都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的御用工具,也是个大喇叭,斯大林让它说啥它说啥;二是对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它的作用基本都是负面的,从来就是添乱的多,帮助的少,不了解中国情况,还整天指手画脚。共产党成立早期,年纪还小,以为苏联的路子就是方向,需要寻根问祖,对斯大林领导的共产国际诚惶诚恐是正常的,但是,这种盲从导致早期共产党领导人的人选基本都由斯大林主导。陈独秀还好一些,张国焘(临时)、向忠发、王明等等,背后都是斯大林的影子。对于这一点,毛主席深恶痛绝:做奶妈给人家喂了几天奶,就把自己当太太了。可以说,毛主席从来都不是斯大林看中的人,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所以,总书记这个职位,毛主席从来没有当过。建国后,毛主席保留了共产党ZY总书记的位置,但是大大降低了它的重要性,把它定位为中央委员会的秘书长,说白了,就是给中央跑腿干活的。我想,关于这个事情,毛主席心里肯定是有抵触、报复的成分在,甚至有点象孩子气的恶作剧。建国后,共产党中央的总书记长期由邓公担任。等到毛主席去世邓公主政,邓公又恢复了总书记在党内原先的地位。他这么干,在我看来,他设置总书记位一把手主要是向毛主席示威和发泄自己的不满,邓小平的报复心理是非常严重的,毛主席提倡什么他就要反对什么?连人民公社都恢复成国民党时期的乡政府。到现在许多老百姓还是延续着过去的习惯来称呼。邓小平重视总书记这个职务,是对自己曾经长期担任这个职务的一种褒奖。这个结局恐怕是毛主席没有想到的。

   
接着说,共产国际为什么要选择向忠发。对于大革命的失败,斯大林根本不反思这个灾难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相反,斯大林认为,大革命之所以失败,与共产党的领导层有直接的关系。他认为,如果共产党采用苏共的模式,把工人出身的人吸收到本世纪末领导层,中国革命就可以成功。换句话说,斯大林不信任共产党的领导层,认为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是小资产阶级,软弱、无能,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取得胜利。因此,对共产党领导层的清洗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为向忠发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契机,也使他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地方工人领袖直升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1928年被选为总书记到1931年遇难,向忠发担任共产党领导人的时间有将近3年。这段时间,李立三、瞿秋白、王明先后在政治局内占有强势地位,所以很多人讲向忠发是个傀儡书记,有其名,无其实。和后来胡耀邦的“傀儡书记”如出一辙,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向忠发是工人出身,理论水平不高,在党内的资历不老,人脉也不广,他唯一可以仗势的就是共产国际的支持。我以为,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在党内寻找理论水平高、能力强悍的人共同合作,不足为奇。所以,他和李立三、瞿秋白的关系,与其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不如说是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到1930年,共产国际对向忠发失去信任,让王明主政,但是仍然让他担任总书记。这个时候,向忠发差不多已经沦为木偶了。也正是这个时候,向忠发原先贪图享受、追求安逸的个性逐渐放大,住洋房,养小老婆,双栖双宿,什么共产党?什么解救劳苦大众?把共产主义事业早抛到脑后了。

   
向忠发于1931年被抓。据说,被国民党抓到后,第二天向忠发就招了,还把中共在上海的联络点都讲出来了。抓他的人开心死了,这可是个大官,马上向忠发委员长报告。蒋介石想都没想就回复:就地正法。另外一个人看,不对啊,人家都招了,还有利用价值,至少可以给他们带路啊,马上就给委员长发电报,陈述自己的意见。蒋介石想想也对,回复说先别杀。可是抓的人立功心切,还没等到第二个指令到,就给执行了。这倒好,替共产党消灭了一个祸害。我想,蒋介石那么快就决定杀向忠发是因为,他根本就不重视向忠发,他没有把向忠发当成一个对手。

   
无疑问,向忠发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对于野心这个词,我们多说几句,作为一个男子汉,没有几个没有自己的理想世界的。好听点的褒义词叫做雄心壮志,不好听的就是贬义词叫做野心勃勃。但是,要想成功,人光有“雄心壮志”或“野心波波”还不够,还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才干、毅力和献身精神。这几点,向忠发都欠缺,他有野心,但太平庸,也没有看到与高位所对应的高风险,所以我说向忠发死的活该,是因为他没有自知之明。以色列对待哈马斯领导人最喜欢的方法就是定点清除,哈马斯选一个领导人以色列就清除一个,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到后来,哈马斯都怕了。估计后来,开会的时候,大家看谁不顺眼,就选他当领导,等于判了死刑。所以,哈马斯选出了领导也不敢说是谁,只说是集体领导。就这样,以色列还不放过,反正你就那几个人,我全杀光。当然,向忠发不可能了解以色列的事情,但是这种例子古已有之,他未见得不清楚,但是贪恋权位不舍得啊。在某种意义上,向忠发也是斯大林成分决定论的牺牲品。工人出身既帮助了他,也最终害了他。仔细想想,出身决定一切居然能成为信奉唯物主义的共产党人的信条,这实在让人惊诧,希望共产党以后要吸取这个教训。一个人的品质好坏,不在于一个人的出身,而在于一个人的思想信仰。中共的领导人大多数都是出身于富人家庭就是有力的证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无数仁人志士血染黄沙。他们当中,很多人怀有相同的梦想,那就是建设一个民主、繁荣的新中国。我相信,作为一个工人领袖,向忠发多少也应该有这样的梦想。他先是登上了人生的顶点,很快又跌落下来,成为了可耻的叛徒,共产党历史书上他也被假装不存在。我以为,他是那些不能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理想的群体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人,当时还有很多。我很为他们悲哀,谁也不想做叛徒,但是生在那个时代,也没有那么多可以选择。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就是一条不归路,应该有牺牲的准备。可惜,向忠发并没有做好准备,所以,他注定被历史遗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49

Trending Articles